中国民族特色酒

品牌资讯网 2022-03-08 02:03 编辑:莘冰 260阅读

  中国酒
在中国,酒的历史比茶还长。1986年,在河南出土的一壶酒,就是3000多年前的古酒。
中国的名酒很多,茅台、五粮液、汾酒、竹叶青、泸州老窖、古井贡酒、加饭酒、张裕葡萄酒、长城干红葡萄酒等,都是享誉世界的名酒。
  
中国历史上有关酒的故事更多:晋代诗人陶渊明不能一日无酒;唐代大诗人李白“斗酒诗百篇”,喝得越多诗写得越好;宋代梁山好汉武松一口气喝了18碗酒,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猛虎……
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,中国把茅台酒送去展出、参评。
  据说主持博览会的美国人觉得装酒的黄瓷瓶不好看,不准茅台酒参展。中国代表团非常气愤。在激烈的争执中,一位中国酒师急中生智,故意把一瓶茅台酒摔到地上,顿时瓶碎酒洒,满屋奇香。各国代表大为惊异。最后,茅台酒被评为“世界名酒”,获得金质大奖。
茅台酒与苏格兰威士忌、法国白兰地并称为世界三大名酒。
  

中国隋唐时期形成哪些带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?

  

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发展十分迅速,信众日益增多,寺院遍布全国各地,带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教派纷纷建立。据当时的佛教史学家声称,全国有一百 多个教派。当然这有些夸大其词,但唐代确实是教派林立。其中势力较大、影响 较广久的有如下几家:天台宗、三论宗、华严宗、净土宗、禅宗、律宗、密宗、唯识宗。
  

天台宗,初创建于隋朝,唐朝时最盛。此宗以印度的龙树为初祖,二祖为北 齐慧文,三祖慧思,四祖智颉。其实智额是天台宗的真正创始人。智颉在南陈太 建七年(公元575年)率弟子居于天台山,著书立说,独创一家之言,因此以天台 为名。天台宗以《法华经》为其理论根据,并以智额所著《法华玄义》、《法华文 句》、《摩诃止观》为基本经典,所以天台宗又称法华宗。
  

天台宗主张止观并重,也就是禅定与智慧——研习佛教义理同时进行,放 在同等重要的地位。这种主张,实际是将南北朝时的南方较重义学、北方较重禅 定结合在=起,以适应新时期大一统形势的需要。天台宗在本体论上,心、真如 等同,世界万有,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,皆为心一念的产物,此即“一念三 千”。
  此心非在物前,也非在物外,称为“心具三千”。

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、是空的;只是“名相”,或是一种“假名”;但又非空非假,空假中为一,此即“三谛圆融”(空、假、中三谛非一非异)的认识论与三谛圆融相应,在修行上要求“一心三观”,即观空、观假、观中。
  只有做到这一点,才能排除“无明”,进入涅槃境界。在判教上,天台宗主张五时八教。五时是华严时、鹿苑时、方等时、般若时、法华涅槃时。天台宗以己为最高的法华涅槃时。八教是化法四教、化仪四教的统称。化仪四教分顿、渐、秘密、不定四种。化法四教为藏、道、别、圆四教。
  天台宗自称属于教义圆满的圆教。

天台宗在智顗、灌顶(五祖)时盛极一时,后渐衰落。中唐时经湛然的努力, 暂时中兴。湛然进一步提出“无情有性”,草木砖石也有佛性的主张。武宗废佛 后:天台宗渐至衰颓,在十一世纪初分为山家、山外两派。唐后期日僧最澄来华 求法,在天台山随湛然弟子道邃、行满学习天台教义,回国后弘传天台宗,同时 传密宗。
  宋代朝鲜僧人义天曾来华学习天台教义,天台宗传入朝鲜。

三论宗以龙额、提婆的著作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为基本经典,故 有此名。三论宗主张“诸法性空”,所以又称法性宗。中国僧人大多数继承印度 大乘空宗的思想,传译,讲学三论的人很多。著名的僧人先后有鸠摩罗什、僧睿、 僧肇、僧导、昙济、僧朗、僧诠、法朗等人。
  三论宗的实际创立者是隋代的吉藏。吉 藏著有《三论玄义》、《大乘玄论》、《法华玄记》、《法华义疏》、《中论疏》、 《二谪义》等。

三论宗以“破邪显正”、“八不中道”、二谛说为其基本教义,主张万物由因 缘而生,空幻不实,世俗的认识为有为真,这是俗谪;真i帝即第一义谛,以为一切 为空、为假。
  真假二谛,缺一不可,说有说空都是偏执邪见;不生不灭、不常不断、 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出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,即“中道实相”。三论宗后又传入日 本、朝鲜,在中国则寿命较短。

净土宗又称莲宗。因被尊为初祖的慧远曾在庐山邀集僧俗十八人成立白莲社,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而有此名。
  实际上对后世净土信仰影响较大的是北魏的昙鸾。他著《往生论注》很有名。唐代有道绰及弟子善导,是净土宗的真正创始人。善导的主要著作有《观无量寿佛经疏》、《往生礼赞偈》等。净土宗所依据的经典为龙树著《阿弥陀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世亲著《往生论》。
  该宗主张俗人所居的现实世界是“秽土”、“尘世”,佛所居住的地方是“净土”、“佛国”,而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地方是净中之净地,为西方极乐世界。

人有出家人、在家修功德者、不修功德者三种,不论哪一种,只要口诵“阿弥陀佛”就可在死后往生西方净土,在那里可达到解脱。
  净土宗的修行方式简便易行,得到广泛传播。据载善导时,“长安道俗传授净土法门者不可胜数”。唐以后净土宗与禅宗融合。该宗从我国传入日本,分为镇西派和西山派两大系统。

唯识宗又称法相宗,其创建人是唐代名僧玄奘和窥基。玄奘于贞观年间西行求法,从印度取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,在长安进行译经、讲学活动。
  该派以《成唯识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解深密经》为基本经典,主张“万法唯识”,“心外无法”,由分析法相入手来表达“唯识真性”,因而得名。玄奘的弟子窥基是唯识宗的完成者,撰有《成唯识论述记》,弟子慧诏著有《成唯识论了义灯》,智周著《成唯识论演秘钞》,此三部书被称为“唯识三大部”。
  因窥基常住慈恩寺,被后人称为慈恩大师,所以该宗也被称为“慈恩宗”。

唯识宗的“万法唯识”,认为世界森罗万象,都由人的主观的识而生起,人们对各种现象虚妄分别,执著于名词概念,这就是事物的“遍计所执性”。但人们的这种“遍计所执”并不是 凭空捏造出来的,是因为万物由缘而起,即“依他起性”。
  这“缘”就是人的主观 意识,破除了遍计执性,方显出事物的“实性”,得到圆满的实相认识,就是 “圆成实性”。这三性都离不开“识”。识有八种眉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识、末那 识、阿赖耶识。阿赖耶识又译藏识,最为重要,是一切现象的总根源:有能够变现 所有现象的功能,称之为“种子”。
  唯识宗还主张“五种姓”(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 不定、无性),种姓先天具有,由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决定,不可改变。也就是说, 人能否成佛,能达到什么果位,是先天就定下的,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佛。这种 思想正与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众生都能成佛,一阐提人也能成佛的思想相悖。
  唯 识宗为论证自己的观点,将古印度的因明学——逻辑学引入中国。唯识宗的理 论较为严谨、精密:基本上继承了印度的说教。正因为如此,唯识宗在唐代八大 宗派之中寿命最短暂。

律宗。佛教有戒定慧三学,中国佛教各派也都讲究戒律。但律宗特重讲传戒 律,故有此名。
  相传释迦牟尼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定了各种教规、戒律。佛教第 一次结集时由优婆离诵出律藏。部派佛教形成以后,各派所执戒律发生差异。南 北朝时期,小乘佛教的戒律基本上都己传入中国,其中《四分律》流传最广。道 宣随北魏慧光的三传弟子智首学习《四分律》教义,著有《四分律删繁补阙行 事钞》、《四分律拾毗尼义钞》等,以大乘教义讲解《四分律》,创立了律宗。
  道 宣晚年常在终南山潜心述作,因此该派又称“南山宗”,或“南山律宗”。

律宗把佛教分为“化教”和“制教”。定慧二学为化教,戒学为制教。化教又 分性空教(小乘)、相空教(讲习般若经典的大乘“浅”教)、唯识圆教(说唯识教 义的大乘“深”教)。制教根据对戒体的看法分为三宗:实法宗、假名宗、圆教宗。
   道宣称自己的教派属于圆教宗,即认为戒体是阿赖耶识之心法。佛教的戒律十 分烦杂,不仅规定出家受戒及教团内外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,而且对何时吃 饭、睡觉都有明确的规定。道宣的三传弟子鉴真六次东渡,最后一次将律宗传入 日本。

华严宗因奉《华严经》为根本依据的经典而得名。
  其实际创始人法藏曾被 武则天赐号贤首,所以也称贤首宗。因该宗主张法界缘起,因此又被称为法界 宗。华严宗尊杜顺为初祖,智俨为二祖,法藏为三祖。后有澄观为四祖,先后被唐代宪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封为国师,政治地位高出其他派别。华严宗很快传到朝 鲜、日本。
  

华严宗宣传自己是教法的最高等级,为“圆教”;其他派别甚至印度佛教都 是“偏教”。华严宗主张_真法界”为世界一切现象的本源i切现象由“心” 随“缘”而起,离开心别无一物。一切事物的关系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圆融无 碍。一与多,总与别是相即相入的关系。
  这本来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,但说过了 头,实际上是否定了事物的差别性。华严宗认为现象都是虚假的,只有本质是真 实的,只有“离妄想,一切智、自然智、无碍智即得现前”,就可成佛。也就是说, 只要取消了对事物差别的认识,就能成佛。圆融无碍的思想贯穿于华严宗的整 个理论体系之中,使它在佛教内部调和各派的思想;兼收并蓄。
  五祖宗密将华严 与禅宗思想糅合在一起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对外,华严宗主张融合佛儒道三 家。这种圆融一切的思想,是唐代大一统局面的一种反映。宗密死后,华严宗衰 落。

密宗,顾名思义,是相对于大乘一类显教而言的密教。密宗自称金刚萨埵受 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传授,又传给龙树,为“真言”实教,所以又称“真言 乘”、“金刚乘”,也称“密教”、“秘密教”。
  密宗依据的经典是《大日经》、《金 刚顶经》、《苏悉地经》,主张世界万物由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六大所造。众生修 行必得依三密,即手结印契(特定的手势)为身密,口诵真言(咒语)为语密,心观 大曰如来为意密,这样和如来之三密相应,就可即身成佛。实际上密宗是七世纪 以后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,其特征为高度组织化 的咒术、仪礼、民俗信仰。
  唐开元年间,善无畏与弟子一行,金刚智与弟子不空分 别传译《大日经》、《金刚顶经》,是密宗传入中国之始。但它在汉地传播的历史 极短。密宗传入我国西藏地区后与当地的本教结合,形成藏密,又称喇嘛教。唐 后期日僧空海在中国学得密宗3回国后创建了 “真言宗”,后又分为许多派别。
  

禅宗,是中国佛教中最大的一个派别,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派别。禅宗 以禅得名。禅是梵语音译,也作禅定,是佛教的修行方式,戒定慧三学之一。中国 的佛教大多主张定慧等学,禅教并重。禅宗也是这样主张的,但又特别注重禅 定,以禅定概括佛教修习全部内容,因此被称为禅宗。
  因为禅宗自称“传佛心 印”,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,所以又称“佛心宗”。据禅史所述,禅宗祖叶;中国的初祖为印度来华僧人菩提达摩,二祖为慧可,三祖僧璨,四祖道信,五祖弘忍。弘忍以后分为几派,最大的有两派,神秀在北方传教,恪守上代所传教法,主张坐禅息念,“拂尘看净”;慧能在南方弘教,不拘于形式,不执著于名词概念,不重坐禅,认为“即心是佛'只要内心直觉顿悟,便可成佛。
  历史上称为“南能北秀”。由于慧能的方法简便易行,因此势力越来越大。流传至今的禅宗,都属慧能一派。慧能在世时,南宗并没有很大影响,那时神秀贵为“两京(洛阳、长安)法主”,“三帝(武后、中宗、睿宗)国师”,名噪一时。慧能的弟子神会大力提倡顿悟,与北宗进行了激烈斗争,终于为南宗夺得了正统地位。
  慧能弟子除荷泽神会外,还有青原行思、南岳怀让。青原行思之后分为曹洞、云门、法眼三宗,南岳怀让以后形成临济、沩仰二宗。临济在宋代又分为黄龙、杨岐二派,被合称为“五家七宗”。

从以上几派的兴衰盛败,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化是外来思想文化能够生存发展的惟一出路。
  禅宗、华严、净土、天台,中国色彩最浓,化复杂为简易,变彼世为现世,符合中国的国情、传统文化心理,具有很强的生命力;恪守印度教法的唯识宗、三论宗等,则无法将自己的教义贯彻到底,在激烈的竞争中较早地退下阵去。

下一篇:中国唐朝的民族特色是什么
上一篇:怎样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丰富中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