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为啥不能改回阴历?

品牌资讯网 2022-08-05 06:59 编辑:蒲天 298阅读

哈哈,题主你很逗。

第一,“清明节”确实不能改。

“清明”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中的一个。

“二十四节气”,又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天文学和气象学的重要文化遗产,被世界气象界称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,2016年11月30日,正式列入了“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

咱们的某些“邻居”,巴不得中国自己不承认“二十四节气”,他们好说是他们发明的。

第二,“二十四节气”包括“清明”在内,确实是根据“阳历”确定的,但不是题主所理解的“阳历”。

世界上所有的历法,绝大多数是“阳历”。所谓“阳历”,是说编制历法的主要根据,是太阳的运行规律。

有没有“阴历”历法?有。所谓“阴历”,是说排定历法的主要根据,是月亮的运行规律。

比如古埃及的历法,就是如此编排的。这是因为,月亮的运行,直接影响到尼罗河的潮汐,而古埃及的农耕,必须根据潮汐变化安排农事。

“二十四节气”,是中国上古先民,根据对太阳回归年运行轨迹的观测而确定的,所以说是“阳历”,也就是“太阳历”。

(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期“二绳”和“亜”字形图案)

第三,“二十四节气”包括“清明”在内,已经有大几千年历史,是中国古天文学和气象学的卓越贡献。

包括“清明”在内的“二十四节气”,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,是公元前一百多年的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,距今两千多年。

“节气”,包括“节”和“气”。古人最早确定的,是“气”。

“气”,指“春分、秋分”和“夏至、冬至”,统称为“二分二至”,又称为“四气”或“四时”,指代“东南西北”四个方向和“春夏秋冬”四个季节。

之后,古人又确定了“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”,称为“二启二闭”,还称为“四节”。

“分、至、启、闭”这一年中的八个“关节点”,就是俗话说的“八节”。

应该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时候,上古先民已经有了对“八节”的明确认知。

再往后,将“八节”各一分为三,就是后来的“二十四节气”。距今5500-5000年的时候,中国古人,已经有了“黄道”概念,就是“二十八宿”分布于左右的一条轨迹。这个轨迹,就是一年中太阳运行的“轨道”。

那个时候,古人应该已掌握了“二十四节气”的时点。

(陶寺古观象台)

第四,“二十四节气”所根据的是“阳历”,确定的基础是“观象授时”。

距今1万年前后,中国大地上发生了“农业革命”。世界上有三个地区,属于农耕文明的原发地。

从采集狩猎转变为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的中国先民,必然对“万物生长靠太阳”的“日头”,给予极大关注。

说距今7000年前的古人,已经确定了“八节”,最直接的证据,是出土的那个时间点的文物上,已经多见“+”和“亜”字形图案。

“+”,古人称之为“二绳”,也叫“子午”线和“卯酉”线。“二绳”不仅明确指示了“东南西北”四方,也是古人确定“春夏秋冬”的标记。

“亜”字图形,则标志古人掌握了处于“东南西北”四个夹角的“东北、东南、西南、西北”四个方位,也确认了与之相对应的季节。

这一切,靠的都是“立杆侧影”对太阳的观测。

古人对太阳的观测,在先秦时期,已经精确到晓得一个“太阳年”的长度,为365又1/4天。
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说:“日行一度,十五日为一节,以生二十四时之变”。这讲的,就是通过对太阳的观测,而确定“二十四节气”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总结。

第五,“二十四节气”虽然属于“阳历”,但中国农历是“阴阳合历”。

题主所说的“阳历”,准确的表达是“公历”,属于“太阳历”无疑。之所以使用这种历法,是因为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在使用。

中国自民国改用“公历”之前的历法,准确地说,叫“农历”。

“农历”,属于“阴阳合历”。即,按照太阳运行的回归年长度确定“年”,按照月亮的朔望周期确定月,二者之间产生的“岁差”,通过“置闰”来协调。

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行,确定了其一年中所在的二十四个节点,就是“二十四节气”。

比如“清明”,就是太阳从“春分日”作为“黄经”0度起,向西移动到15度那个点。“黄经”,是把“黄道”分成了均等360度的刻度。

但是,古人,也注意到了夜晚星象与“二十四节气”的相关性,主要是“北斗建时”。
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说:“(北斗斗柄)加十五日指乙,则清明风至”。

在农历中,“清明”在三月,所以又称为“三月节”。

“清明”之成为“节”,大约与融合了原来的 “寒食节”及“上巳节”有关。唐朝时,还作为“踏青节”。

“清明节”祭祖的习俗,应该形成于宋元之后,是对更早的“春祭”的延伸。

谢谢邀请!无论阳历或阴历,清明节这个日子是不能改变的,一年24个节气,是由太阳光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决定的,清明节是太阳光的直射点射在北纬3.91度多一点的纬线上。每年太阳光的直射点射到北回归线23.5度的纬线上后,太阳光的直射点才向南移动,这是不变的。要想乱改,除非太阳光的直射点乱改变,这怎么可能。提问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,我认为是我国季节差别大的原因,我国的南北方纬度跨度50多度,纬度越高,冷天的时间就越长。清明时节,北方还是冰雪覆盖,长江两岸已经是百花开放了,海南呢?本来都是夏季。纬度在35度到45度的地方(高原除外),是四季最分明的地方,提问者如果在这些纬度范围内居住,就不会有这个想法了。

曾仕强预言的粮荒会来吗?

肯定回来,疫情,战争,自然灾害一波接一波,政府让储存是有道理的,手有余粮,心中不慌,不要盲目跟风,但要储备一些能放时间长的,以备不时之需。

先讲结论:我国的粮食不会有危机,但世界上就不是人人都能吃饱饭。

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,本次俄乌冲突,乌克兰已经被打烂,未来国际粮价大涨将是板上钉钉的事实,欧盟眼下是能源危机,将来粮食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。

乌克兰出口粮食排名

2020年,根据特朗普时期签下的中美经贸协议,中国需在两年内增购32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,除了从美国大量进口的农产品。俄乌冲突开始时,中国立刻开放对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,现在中国竟然成为全球小麦储备最高的国家。

全球各国粮食储备:各国小麦储备占全球比重

2020年受疫情影响,很多居民开始囤粮,甚至一度将超市粮食买空,于是有了官方回应。

来源:封面新闻
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2021年,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,连续7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小麦、玉米、大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8%以上,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,而我国大量进口的大豆主要是保障猪肉生产,改善人们生活质量。

所以,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未来的全球粮食危机波及不到中国。

下一篇:有新闻报道说中国的烟有十三个牌子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,超出外国的三倍…是哪十三个牌子…
上一篇:距离2020年还剩2个交易日,今年你的账户又缩水了吗?